目录
本刊特稿
在文学生产与视觉文化之间——1990年代以来作家“触电”现象的回顾与反思
赵勇;4-20
三栖专栏
中国人文史的述学方式——我读陈平原教授文的一孔之见吴俊;21-23
聆听演说与触摸历史——《有声的中国》导言陈平原;24-28
多棱镜下的小说史和学者的“人间观察录”——评《小说史学面面观》刘文欣;29-35
有声的文章如何可能——陈平原的声音研究与实践王今;36-44
文坛纵横_郜元宝专栏 “我”在鲁迅小说中
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述综论(四)郜元宝;45-51
文坛纵横_文贵良专栏 现代小说与汉语诗学
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:“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”文贵良;52-60
世界中的中国文学
从世界文学的视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陈建华;61-68
山沟里的世界文学王斑;余夏云;69-82
乡土小说新视界
从故乡出发,抵达信仰的家园——乡土小说视野下的《云中记》解读陈思广;86-92
阿莹《长安》评论小辑
慷慨激昂的军工之歌——读阿莹的长篇小说《长安》白烨;93-94
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——评阿莹的长篇小说《长安》段建军;95-99
至刚者至柔——论阿莹长篇小说《长安》兼及其他曾攀;100-105
心灵辩证、“复调”叙事和《长安》故事的实与虚马佳娜;106-112
重勘现象级文本
主持人语:“过去”之现象级文本的当代性问题何平;113-114
“长长的拒绝”——《柏慧》与“人文精神大讨论”马兵;115-122
混沌状态·空间裂缝·异质生产的可能性——文学史视野之中的《黄金时代》房伟;123-128
道德辩难、意图痕迹与“当代性”问题——重读《分享艰难》叶立文;129-136
现代文学研究
为中国现代小说“培根育魂”——论李健吾的小说创作段崇轩;137-145
现代性、自叙文体与萧红形象——解读《呼兰河传》的自我形塑彭依伊;146-153
重写“斯巴达”——中美两部小说《斯巴达之魂》与《火之门》比较阅读符杰祥;徐寅忆;154-162
作家作品研究
写作犹如天命:文学与历史的缠绕——叶兆言若干作品的感想南帆;163-171
当历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——《北地》的叙事路径及历史的辩证法韩春燕;薛冰;172-177
小说里的新词与旧词张莉;178-182
陕西文学研究
跨越代际的个人化抒情——《浮山》与《抒情时代》读记周燕芬;183-190
“人与城”的互融共生与“异象”叙事——论贾平凹的西安城市书写王亚丽;191-195
论叶广芩小说中的传统建筑文化书写孙丹妮;196-201
回到人间悲喜剧的试验场——从陈彦长篇小说《喜剧》说起刘彩霞;202-207
本刊声明28